幕後故事:畢業 MV《風起青翎》

在 2 月中下旬,我接到了負責學院畢業 MV 的任務。經歷數個月的策劃、拍攝和後期製作,終於在畢業典禮(2025 年 6 月 24 日)前完成了這部畢業 MV。在這裏,我想分享一些幕後的故事,表達對各位參與人員的感謝。

主角在校園內拖着行李箱走路,其上有「風起青翎」字樣

MV 封面

故事簡介

影片從即將畢業的學生角度出發,主角當時對自己的未來感到相當迷惘,不知道前路將如何發展。經過教學樓時,主角停下腳步,走進了教學樓,回憶起四年來的點點滴滴。在教室中,他彷彿回到了當時的課堂,過往的記憶湧上心頭。上課、做 presentation、聚餐、參加活動、完成大作業的一幕幕仿如昨日。影片隨後進入第一段間奏,這一段以運動鏡頭為主,象徵角色的轉變。

教室裏正在上數據結構課

主角走進教室,開始回憶上課內容

進入第二段後,主角的身份發生改變,從接收知識的學生轉變為傳授知識的助教和科研工作者。不同方向有不同的實驗環境,因此此段展現了各式各樣的實驗室場景,各方向的同學從事着不同的科研工作,但不變的是那份堅持與熱愛。這一段以機械人站起來作結,象徵主角的成長與蛻變。

機械狗摔倒了,同學看到這一幕非常難受

同學們在實驗室調試機械狗

第二段結束後是一段間奏,主角回憶起拍畢業照的場景,勾起當時的快樂與熱情。於是他衝回宿舍(此時進入第三段),換上了當時的學士服,滿懷熱血地重新走訪之前的一些實驗室,心中的迷惘已一掃而空,對未來充滿了期待。

主角換上學士服,正在整理帽子

主角換上學士服

最後,主角拖着行李箱走出校園,踏上更廣闊的天地,準備迎接新的挑戰與未來。

主角走在乍浦路橋上,準備迎接新的挑戰

主角走在乍浦路橋上,看着黃浦江對岸的風景

群像

本片的主角象徵各個學科方向的同學。由於上海交通大學致遠書院的特殊性,共有八個方向,各方向的實驗方式也不盡相同。若每個方向安排一位主角,將不利於敘事連貫性。因此我們選擇以一位主角貫穿全片,在不同場景中由不同方向的同學出演(因此主角本人不參與各方向場景的拍攝)。在這些場景全部出現前,主角的正臉始終不會露出,以免觀眾產生過早印象。這樣觀眾只知道進入了回憶情境,然後由各方向的同學回顧自身實驗經歷,直到換上學士服時,主角的正臉才終於亮相,為情感鋪陳提供助力。

工作總結

在這部影片中,我擔任整體總負責,選歌、畫面設計、場景安排皆由我統籌決定。

從二月接下任務開始,我便展開歌曲策劃。在此要特別感謝卞衛陽與梁亞倫的鼎力協助,整段歌曲皆由他們負責,若無他們,此原創作品絕無可能完成。

三月底歌曲骨架確立後,我隨即着手 MV 的整體設計。我首先確定情緒起伏走向,再逐步具體化每段故事概要,並與音樂負責人多番討論,逐步細化至具體細節。

當歌曲結構與時長確定後,我開始設計場景。為了呈現四年的成長歷程,我將回憶分為兩部分——作為學生上課,以及作為助教與科研人員工作。第一段間奏前的內容為上課、做大作業、聚餐等,展現學生生活;間奏之後則為實驗室、教學與研究工作,反映學生的成長與轉變。

實際上,對於第三段的設計,我最初並無明確構思。幸而觀摩了其他 MV,得到靈感,決定安排換上學士服並回顧實驗室經歷的段落。此設計不僅增強了情感渲染,也進一步深化主旨,使結尾過渡至迎向未來更為自然流暢。

故事大綱確定後,我便着手具體場景安排。當時已進入五月,大家都忙於畢業論文與答辯,無暇協助構思各方向的鏡頭。幸好有喬馨儀老師熱心協助,幫我聯繫了各方向的同學,大家都非常配合,給予我莫大幫助。謹此向喬老師致以誠摯感謝,她在前期工作中出力良多,確保整體工作得以順利推進。

6 月 3 至 5 日為拍攝日。在此之前,我已準備好分鏡腳本,並與每位演員細緻溝通,確保能按時拍攝。同時亦與攝影團隊保持溝通,確保各崗位順利履行。這也是我首次擔任製片一職,壓力着實不小。我需確保每場拍攝按計劃進行,與演員保持聯繫以確認時間與地點;另一方面,也要避免拍攝過程中出現重大失誤,不致影響後續拍攝排程。

拍攝過程非常順利,因事先預留了容錯空間,幾乎沒有失誤。這次製片與導演經驗堪稱成功,拍攝結束後,我也終於鬆了一口氣。我要感謝所有參與拍攝的同學,感謝你們的配合與支持,讓這部 MV 順利完成。特別感謝主演郭俊賢,他在拍攝中十分辛勞,但始終認真對待每一鏡,確保效果達到預期,最終呈現出我們心目中的畫面。

後期製作實際上比預期困難許多。我從大連旅遊歸來後,看了拍攝團隊初剪版本,發現需修改的地方不少,頓感壓力倍增。主要問題為節奏感不足,前後段落變化不明顯,難以承載情緒轉折;而色彩方面亦未達標。經多輪修訂(我甚至有一天下午跑到剪輯公司與剪輯師共同調整),終於在畢業典禮前完成了最終版本。事實上,梁亞倫也表示錄音棚部分出現類似問題。這些大多為溝通不暢所致,畢竟後期團隊無法完全理解我們的創作意圖,產生偏差實屬正常。

一些小點

大作業完成後的慶祝鏡頭

第一段結束處有個慶祝完成大作業的鏡頭。起初紙張在空中飄舞的效果並不理想,攝影團隊決定安排一位場務在對面床上與我(我就是該場景演員)一同拋紙,增加飄舞感,最終才呈現出現在的畫面。

演員在慶祝大作業完成,紙張在空中飛舞

大作業完成後的慶祝鏡頭

跑步鏡頭

第一段間奏中有一段操場跑步鏡頭,攝影師跟隨主演跑了一圈多,健身與拍攝兼顧。

主演在操場上跑步,攝影師在跟拍

操場跑步鏡頭

唱歌鏡頭

第三段開頭 03:15 處,是蔡行之的演唱鏡頭。這一鏡頭特意安排在主角快步行走之後,營造想像空間。直到唱完,觀眾才發現主角原來是要回宿舍換上學士服。

主角快步走過走廊

主角快步走過

MV 中的演唱鏡頭除了展現歌聲本身外,也常作為段落間的分隔點,這一幕正是其中之一。

乍浦路橋鏡頭

影片最後為乍浦路橋場景。為了這一鏡頭,我們凌晨五點半便起床(不過主演郭俊賢因鬧鐘沒響而睡過頭,好在我打電話將他叫醒),六點多從宿舍出發,七點多抵達橋上。

拍攝團隊在拍攝乍浦路橋鏡頭

乍浦路橋拍攝現場

由於橋上拍攝受諸多不確定因素影響,且行人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有高低落差,整個拍攝充滿挑戰。我們花了約五十分鐘拍攝,自早上七時多拍至八時多,共錄下三十多條素材。相信主演也深刻體會到永遠的「保一條」與沒完沒了的「最後一條」是甚麼感覺了。

致謝

最後的最後,我衷心感謝所有為這部 MV 付出努力的老師與同學們。正是你們的點滴貢獻,才堆砌出這部作品的每個細節。感謝你們的支持與配合,亦祝願每位 2025 屆畢業生未來一帆風順,勇往直前!